中国自2018年起禁止进口洋垃圾,今年初又宣布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也纷纷实施垃圾进口限令,这对曾经习惯将废塑料等垃圾出口到别国的“甩手掌柜”提出挑战。平均每人每天塑料排放量仅次于美国的日本,就陷入回收处理困境。日本的竭力突围,令中国系资源回收企业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3R”短期难实现
从历史与现状来看,日本将本国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主要课题是通过处理垃圾改善公共卫生;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成长期,主要课题是处理伴随发展带来的大量产业废弃物并保护环境;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课题是推进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完善,处理废弃物的同时保护环境;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主要课题是减少废弃物产出、构建回收利用制度以及正确处理不同种类、性质的废弃物品;2000年至今是第五阶段,主要课题是通过推进“3R”(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实现循环型社会,强化产业废弃物的处理对策和非法投放废弃物对策。
不过,日本依然是塑料等垃圾排放大国。2019年3月26日,日本环境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全国垃圾排放总量为4289万吨,相当于115个东京巨蛋体育馆。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2018年6月发布的联合国环境计划报告书指出,日本国民每人每年排放的塑料容器垃圾为32千克,为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2014年,日本向中国出口95万吨塑料垃圾。而在中国出台《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之后,2018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塑料垃圾剧减到5万吨。对此,日本要么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要么通过政策减少排放,要么通过革新技术手段回收处理。而东南亚诸国接连表示要将已经接收的垃圾送回出口国,让日本的塑料垃圾处理问题雪上加霜。东京农工大学的高田秀重教授表示,废弃物焚烧转制能源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对策的推进不利,而大幅度减少垃圾亦不现实。显然,塑料垃圾的处理,需要推进“3R”实现循环型社会,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中国系企业抬头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奔赴海外,进入当地回收处理行业。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约有30家中国系资源回收企业于2019年年底在日本成立行业协会,目的是为实现信息互通、行业交流以及资源共享。
这些中国系资源回收企业,利用日本无法出口的废塑料资源,就地分解处理制成再生树脂投放市场,广泛运用于食品和日用品的包装等领域。以一家位于茨城的中国系企业为例,在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出台前,该企业主要依靠将日本的塑料垃圾出口到中国国内分解再生产的商业模式维持运转。在禁令出台后,该企业及时进行商业转型,于2018至2019的两年间,投资7亿日元在日本建立两座垃圾处理工厂,其中一座正在引进废塑料清洗粉碎设备。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同样位于茨城、隶属于台湾远东集团旗下的一家废塑料处理企业,正联合日本的便利店进行废塑料瓶回收工作。同时,该企业也在增建厂房,计划用十年时间,将再生树脂产能提升至现有水平的1.5倍,即30万吨。
日本政府的支持也值得中企关注。据日本《环境经济》杂志报道,日本环境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协同各地方为当地资源回收等企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帮助。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仅这一方面新增加的预算就超过35亿日元。在2020年的第二次补充预算中,日本政府新增60亿日元。这些政策红利在日中国系企业同样可以享受。此外,更容易吸引到中国国内资本的关注、日本本土企业态度谨慎,都是中国系企业的利好。
减少使用是大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系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资源回收虽然在目前是一大经济增长点,但日本已经意识到,只处理是不够的,需要从根本上减少塑料的使用,研发更环保、更健康的新材料。
日本政府去年决定,从今年夏季开始在全国对一次性塑料袋全面收费,目前部分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实现了塑料袋收费。日本媒体指出,只要能有“我们不需要塑料袋”这一句话,打破大量消费和废弃塑料袋的恶性循环就有了良好开端。
最近一两年,日本餐饮业、零售业也都纷纷采取行动,比如各大便利店将冰咖啡的容器由塑料制品改为纸制品,比如采用植物性“生物降解塑料”吸管,这种吸管能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在自然界降解。花王公司也在设法减少塑料使用量,包括减薄洗发水等容器的厚度以及削减瓶盖部分的尺寸等。三得利控股公司在饮料企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瓶子到瓶子”的循环再利用机制,生产出100%再生塑料瓶,而一般情况下回收塑料瓶经过再处理,能重新制成塑料瓶的比例仅为10%。日本环境省也正在促进以植物等为原料的生物材料和纸等塑料替代材料的开发及利用。2030年之前,拟将生物材料的使用量由2013年的7万吨提高至200万吨。
对此,中国系资源回收企业应该意识到,日本社会始终是将技术创新置于优先地位,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因此不能单单专注于眼前红利,可回收的塑料资源正处在日渐被削减、被替代的状态,应将部分财力用于研发,以防自己也成了“一次性用品”。
链塑网建有共混行业交流群,欢迎产业链上下游朋友入群探讨交流,您可以扫描以上二维码申请加入,期待您的到来~